科技极客追求者:车载无人机、高阶智驾等前沿技术,四驱无人机版(19.38万元)是首选;
露营玩家:可通过151L电动前舱+6kW外放电满足装备运输与用电需求,后驱智驾Max版(13.98万元)性价比突出;
家庭用户:可通过CTB车身架构+后排“大床房”设计,入门版(13.38万元)即可满足安全与空间需求;
性能爱好者:可体验4.9秒加速+云辇-C悬架,四驱智驾Ultra版(16.38万元)可实现轻度越野与赛道体验。
4月16日,方程豹首款纯电SUV钛3正式上市,售价区间为13.38万~19.38万元,共推出5款配置版本(后驱/四驱可选)。作为比亚迪集团在15万级市场的战略车型,钛3以“科技潮品”为定位,凭借“1机3舱”创新设计、“E+2C”智能三件套及“iCT”安全架构,精准覆盖年轻用户对科技、个性化与实用性的多重需求,上市即开启交付。

方程豹钛3基于方程豹专属智能EVO+平台打造,全系标配501KM CLTC续航(四驱版搭载72.96kWh电池,无人机版配备78.72kWh电池),支持低温充电效率提升40%,常温下30%-80%电量快充仅需18分钟。动力方面,四驱版采用前110kW异步电机+后200kW永磁电机组合,综合功率310kW,零百加速4.9秒,匹配前双球节麦弗逊+后五连杆悬架,兼顾操控与舒适性。

在15万级纯电SUV市场,钛3直接对标小鹏G3、AION Y等竞品,其差异化优势体现在智能化配置与场景化设计的深度融合。例如,全系标配的天神之眼C高阶智驾系统(29个传感器)支持高速领航辅助、智能泊车及主动避障,而云辇-C智能阻尼控制系统可预瞄路况并自动调节悬架阻尼,过弯侧倾抑制率提升30%。
方程豹钛3四驱无人机版搭载与大疆联合开发的灵鸢系统,配备大疆AIR 3S定制无人机、双模式手柄及4K车顶摄像头,支持动态起降、一键跟拍、地空双摄及AI成片功能。用户可通过车机融合的灵鸢App远程控制无人机,拍摄素材可直接在车内完成剪辑并分享至社交平台。该系统还支持无人机与车辆的协同导航,例如在露营场景中自动巡逻周边环境。
钛3的“三舱联动”设计拓展了空间价值:电动前舱为同级唯一电动开合功能,151L超大容积可容纳20英寸行李箱,支持远程控制及开启高度调节,高配版还配备悬停功能,避免地库限高场景下的碰撞风险;生态座舱配备15.6英寸中控屏+8.8英寸全液晶仪表,标配冷暖冰箱(-6°C~50°C)、6kW外放电及帝瓦雷音响系统,后排座椅一键放倒后可形成1.8米“大床房”,配合官方充气床垫满足露营需求;便捷后舱的28L外挂储物箱(“小书包”)采用侧开式设计,内置LED照明及防水材质,可收纳露营餐具、急救包等物品,兼顾时尚与实用性。

“E+2C”智能三件套引领技术平权:智能EVO+平台通过iATS智能全地形识别系统自动切换草地、沙地、雪地等模式,配合iTAC智能扭矩控制系统,在湿滑路面响应速度提升50%,支持一键漂移模式;天神之眼C高阶智驾系统配备5颗毫米波雷达、12颗超声波雷达及12个摄像头(含前视三目摄像头),支持高快领航辅助、自动变道及智能泊车,后续将通过OTA升级城市记忆领航功能;云辇-C智能阻尼系统通过路面预瞄算法提前0.5秒识别坑洼、减速带等路况,自动调节悬架阻尼,实测数据显示过弯侧倾角度减少15%,非铺装路面颠簸过滤效率提升25%。


“iCT”安全三件套构建防护壁垒:CTB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采用蜂窝铝板结构电池包,车身扭转刚度达40000N·m/deg,抗挤压能力提升50%,电池包与车身集成设计减少碰撞时的形变,配合主动泄压阀可在0.01秒内完成高压断电;TSC高速爆胎稳定系统在车速超过120km/h发生爆胎时,通过单侧制动干预及扭矩分配将车辆横向偏移距离控制在1.5米以内,实测数据显示爆胎后失控概率降低70%;全时安全冗余配备胎压监测、主动胎压调节及碰撞后自动解锁功能,电池包支持IP68防水等级,可在1米水深浸泡30分钟。

现场还公布了钛3的潮改生态与购车权益,全球首创模块化改装体系支持“机甲风”“越野风”等前脸套件无损安装,门店改装时间缩短至2小时;4月23日启动的“钛3潮改共创大赛”设立百万奖金池,用户可提交外观、内饰改装方案,优秀作品将量产并共享收益。购车政策方面,至高5500元金融贴息支持“0首付”“0利息”“0月供”,本品置换至高6000元,它品置换至高5000元,免费赠送7kW充电桩及2年基础安装服务,首任车主享终身OTA升级、2年每月5G流量及三电系统终身保修。

方程豹钛3以13.38万元的起售价,将智能驾驶、高性能三电、模块化改装等传统高端配置“下沉”至主流市场,解锁潮玩新生活,展现出极强的性价比与可玩性。其“科技潮品”的定位不仅填补了15万级纯电SUV市场的空白,更通过用户共创模式重构了汽车消费的价值链条。随着潮改生态的持续发酵,钛3有望成为年轻群体表达个性的“移动社交符号”,为行业提供“科技平权”的新范式。